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消费者权益保护专栏 > 金融知识宣传

求职防骗指南

2025-09-19

惯用骗术一:以招聘为名实施违法违规活动

一些不法分子通常会通过某些服务网站发布招聘信息,以“高薪急聘”、“勤工俭学”、“钱多活少时间灵活”等字眼吸人眼球。求职者一旦点击进入链接,便会被要求下载App(实际为刷单App),或通过加微信等方式进一步“细聊”(实际为刷单群,群内有很多“托儿”)。求职者一旦按对方引导操作,就会落入刷单陷阱,最初几次会轻松赚得几十甚至几百元,随后不法分子引诱其垫付更多资金,由于前期轻松赚到收益,应聘者便用自己的高额资金进行垫付,随后被对方立即拉黑。类似这种形式的传销组织也如出一辙,以招聘为由吸引应聘者,一旦落入圈套,传销组织便会要求应聘者购买某些产品、缴纳一定的“货款”或“加盟费“,并指派各种“推销任务”。

【防骗提示】求职者要提高警惕,通过正规渠道浏览查看招聘信息,要对招聘公司多方了解,如借助第三方平台调查公司资质及运营情况,多调研多询问,避免“掉入圈套”,谨防不法分子以招聘名义实施违法违规活动。求职者一旦被骗,要及时报警或拨打96110热线。

惯用骗术二:保入职offer需先缴费

有些不法分子以与世界500强等大公司合作为名,声称有“内部招聘渠道”,保证拿到offer,但需应聘者先缴纳“服务费”、“培训押金”、“保证金”等钱款,收到钱款后立刻失联;还有的不法分子与不良网贷平台互相勾结,诱导应聘者办理“消费贷”、“培训贷”、“美容贷”等不同名目的贷款,蒙骗刚毕业不久找工作心切的求职者。

【防骗提示】求职者对有应聘意向的企业,在面试前建议通过第三方机构查询该公司资质及真实性,如在求职过程中要求必须缴费、贷款等才可安排工作机会的,要慎重考虑,与亲友多方商议,谨防被骗。求职者千万不可抱着“靠门路”“找关系”等心态轻信骗子话术。求职者如落入骗局,请保留好相关证据,要及时报警或拨打96110热线。

惯用骗术三:非法职业中介

有些没有资质的“黑中介”,往往会伪造行业资质从事职业介绍,工作招聘等服务,收取求职者“中介费”,但实际无法提供真实可靠的就业机会,骗取应聘者钱财。

【防骗提示】选择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时,求职者需提高警惕,查看该机构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选择诚信度高、市场口碑好的品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轻信口头承诺,签订正式服务合同要谨慎,必要时可咨询专业人员。


手机银行下载

手机银行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邮储银行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

根据证监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规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计划的合格投资者应为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且符合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三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的个人。您是否确认本人符合合格投资者的认定?

确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