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7
【以案说险】为领“扶贫款”,险沦为电诈“工具人”
近期,客户刘某来到邮储银行福建省莆田市文献路支行,要求办理4万元现金支取业务,并答复银行工作人员称这笔资金是借款,用于支付本人医疗费。由于客户拟支取资金为取现当日由他人转入其银行账户,且客户全程边看手机边回答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询问。对此,银行工作人员提高了警觉,要求客户提供相关辅助证明材料,但客户无法提供。遂银行工作人员将这起可疑取现线索报送至当地公安机关进行分析研判。经公安机关确认,客户银行账户内资金为非法资金,涉嫌电信网络诈骗。文献路支行在公安民警的指导下,暂停为刘某办理取款。
公安机关后续调查发现,客户刘某银行账户接收的4万元为诈骗受害人李某转入的。李某在诈骗分子的诱导下,下载了某理财APP,并将4万元转入刘某的银行账户进行“投资理财”。
刘某的账户为什么会收到李某转来的资金呢?经公安民警询问,刘某收到了诈骗分子伪造的“国家扶贫政策”文件,并被电话告知可领取3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只需按指示“刷流水”,即刘某使用其银行卡接收资金,并在银行网点取出,再通过其他银行转到指定账户,期间诈骗分子让刘某签署了“专项扶贫资金使用协议书”和“保证书”。刘某信以为真,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诈骗分子伪造的“红头文件”
刘某签署的协议书和保证书
刘某因贪图巨额“扶贫款”,侥幸将自己的银行卡提供给了诈骗分子。幸亏,邮储银行文献路支行的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保持了高度的警觉性,结合监测模型预警开展了细致的业务审核,发现了异常。并依托警银联动工作机制,不仅成功帮助受害人李某追回了4万元损失,还阻止了刘某沦为诈骗分子转移非法资金的“帮凶”、工具人。借此,邮储银行提醒广大客户群众,“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冷静、理智面对诈骗分子抛出的“高额扶贫款”“高额收益”等诱惑,避免落入诈骗分子的陷阱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Copyright(C)2024 psb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支持IPv6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21605号
客户投诉渠道
营业网点:联系我行营业网点工作人员。
客服与投诉热线:致电客服与投诉热线95580或40088-95580。
官方网站:访问官方网站(https://www.psbc.com)点击右上角“在线客服”。
网上银行:访问官方网站(https://www.psbc.com)登录个人网上银行,点击右上角“在线客服”。
手机银行:打开手机银行APP(邮储银行),点击右上角小耳机,联系在线客服。
微信银行:关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微信公众号,对话框输入“投诉”,根据提示联系在线客服。
总行通讯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3号(邮编:100808)。
手机银行APP下载
企业银行APP下载
邮储银行微信公众号
信用卡应用下载
信用卡微信公众号
根据证监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规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计划的合格投资者应为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且符合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三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的个人。您是否确认本人符合合格投资者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