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小企业服务 > 小微企业运行指数 > 每月专家点评

新机遇新挑战 小微发展仍需政策扶持

2016-03-16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郭田勇

2016年,对小微经济而言,既有存亡兴衰的挑战,也有改革创新的机遇。

宏观经济环境来看,20161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5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1990年来首次跌破7%,反映出2015年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在“新常态”中进一步放缓,去产能、去库存和去杠杆进程尚未结束,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下行压力较大。结构上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主要得益于服务业和消费业的强劲发展。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各行业创新、创业积极性高涨,高新技术行业蓬勃发展,已经产生了一批具有较高现实经济效益的先进产能。

在这样的形势下,小微经济的发展既需要自身的调整优化,也需要政策措施的继续支持。

1月份“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下称小微指数)为46.4,较上月小幅下降0.1,小微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依旧较大。

从分项指数的表现来看,除成本指数、采购指数和扩张指数之外,其他分项指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信心指数、融资指数均呈现出连续下滑的趋势。这说明小微经济发展存在市场信心不足、融资难度较大等问题,扭转不良的市场预期、稳定市场环境是推动小微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

从行业指数的表现来看,不同行业走势出现了分化,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服务业均呈现小幅下降的态势,其中,作为小微经济企稳反弹和结构优化的基础行业,制造业已连续四月出现下滑,服务业则是影响我国小微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行业之一,也长期处于荣枯线下方。因此目前来看,小微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升级仍旧任重道远,小微经济的发展还需继续“厚积”。

当前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小微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引导和刺激小微经济的创新发展,增大市场差异度,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但需要注意的是,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更多地作用于中长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但并不能解小微经济发展的“近渴”。因此,为了促进小微经济的发展与转型,还需要更多的政策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配合,形成短、中、长期结构性支持政策,兼顾小微经济的即时发展需要和长期转型诉求。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加快税费改革进度,对小微企业进行合理减税,同时加强完善以产业为导向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小微企业的产业转型和优化。另一方面,继续扩大金融渠道覆盖面,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改善小微经济融资环境,运用市场化的手段积极引导市场资金流向小微企业,同时各级政府也可以设立相应的创新基金扶持当地小微经济,支持小微经济的壮大和发展。

手机银行下载

手机银行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邮储银行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

根据证监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规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计划的合格投资者应为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且符合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三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的个人。您是否确认本人符合合格投资者的认定?

确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