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0
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最近,福建省首张碳汇主题借记卡——“一元碳汇”联名卡在南平顺昌首发。这张由顺昌县人民政府和兴业银行共同打造的,以突出绿色低碳环保和乡村振兴为理念的联名卡,是深入探索“绿色金融+乡村振兴”的又一有力实践。
一张小小的卡片,折射出的却是福建金融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坚定不移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改革的决心和行动。
2020年,福建省生产总值接连突破3万亿元、4万亿元,达4.39万亿元,居全国第7位;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达到 3.36 亿元、实现税收收入 737 亿元;“十三五”末全省境内上市企业共 151 家,区域金改成效显著,大量先进经验做法在省内乃至全国得到复制推广……
福建经济释放出的强大活力,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近年来,福建省金融监管局认真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推进实施“八大金融工程”,努力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金融力量。
出实策 金融资源集聚效应凸显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四月的榕城花红柳绿、生机盎然。
4月24日,福州西湖畔,福建省人民政府与中国银行、邮储银行等7家大型国有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在未来五年向我省累计提供不低于4.4万亿元的投融资支持,为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福建离不开金融机构强有力的支持。而福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也吸引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入闽扎根,开展合作。
据悉,“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境内上市企业52家,非金融企业股权融资额达1862亿元,在银行间市场和沪深交易所累计发行债券2.2万亿元;2020年全省企业发行债券6406亿元,居全国第7位,同比增长40.9%,并创下历史新高。
福建是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也是全国最早发展资本市场的省份之一。6月22日,时间,又一次在历史的隧道中刻下福建金融的印记——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福建省金融监管局、福州市人民政府、兴业证券等共同承办的资本市场福建对接大会在福州举行,对接项目264个,意向投融资金额5541亿元。
今年是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迈进的元年。5月13日,“2021第二届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在南平召开。据统计,现场共签约28个项目,计划投资额387亿元,助推南平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绿色产业、绿色项目发展。
在福建省金融监管局、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保监局、福建证监局等金融管理部门的强有力推动下,“金地合作”掷地有声。
过去5年,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金融服务馆产融项目签约总金额已超1800亿元,有力推动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生物经济等领域重大项目落地。尤其在今年的金融馆对接会上,兴业银行、福建农信、福建中行等18个产融项目签约总金额超800亿元,创历史新高。
亮实招 金融服务实体落地见效
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
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工信厅、福建省金融监管局、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证监局等部门制定推出一揽子政策持续为市场主体纾困,叠加效应深度释放——出台四期共400亿元的中小微企业纾困专项资金贷款政策,目前纾困专项资金精准惠及8800余家企业,前三期平均每期仅用时2个多月即完成发放,第四期100亿元已发放超75亿元。
疫情有多“突如其来”,抗疫就有多“果敢决断”。福建各金融机构拿出实招硬招,把福建省的“规划图”转化为“施工图”,敢于动真碰硬、推进落地见效。
在泉州经营鞋材生意的小微企业主陈先生通过福建“金服云”平台从兴业银行顺利获得152万元个人经营贷款,解决了采购原材料的资金缺口;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快速响应,仅用5个小时便为位于莆田仙游的莆田市明大工业有限公司发放600万元的纾困贷款,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光大银行漳州分行980万元的贷款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发放到漳州新业贸易有限公司手中,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该企业采购抗疫物资的资金需求……
一股股金融“活水”为中小企业打开更广阔发展空间,不断增强企业的获得感,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数据显示,10月,全省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37%,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46%,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18%,同比分别下降0.31个百分点、0.12个百分点。
突破90000000000!作为我省“八大金融工程”的一号工程,福建省金服云平台截至10月底,已解决融资需求突破900亿元,注册企业超15.46万户,解决融资需求2.73万笔,入驻金融机构108家,上线融资产品468项。其中纾困贷放款超370亿元,惠及9600多户中小微企业。
求实效 金融改革创新未有穷期
改革创新是应变局开新局、实现新福建金融业宏伟蓝图的关键一招。
2019年11月,宁德、龙岩获批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自此,一幅幅迎难而上、奋勇前行的普惠金融改革画卷在八闽山海间跃然呈现。
在全国林改第一县龙岩武平,李广军当年通过福建农信“惠林卡”15万元授信的基础上,创办了武平县青山果蔬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的脐橙、仿野生灵芝等农产品市场销路火爆,他的日子越过越甜美。
宁德市在全国首创 “海上信用渔区”。在霞浦县溪南镇“海上信用区”,从事大黄鱼养殖20多年的郑顺利今年5月份从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获得了一笔100万元的“渔排养殖贷”,困扰他的流动资金缺口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普惠”沐八闽,情满山海间。两年来,在福建省金融监管局的积极推动下,宁德市、龙岩市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探索打造了“普惠金融惠林卡”“渔排养殖贷”“担保云”线上平台等一批有特色、可持续、易推广的创新成果,成为在全国叫得响、铺得开的典型创新案例。
改革潮未落,风起再扬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10月,我省启动三明市、南平市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打通“两山”转化的通道,做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福建孜孜探索。
大力发展绿色信贷,大刀阔斧支持老工业区转型升级,截至2020年末,兴业银行为三钢系列企业授信敞口达54.45亿元,加快环保工艺技术改造升级,提升厂区环境质量,使其蜕变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第四批和福建省首批“绿色工厂”。
依托“金服云”平台,搭建了绿色金融服务专区,上线绿色认证服务功能,目前专区已发布金融产品54个,授信企业3361家,累计对接融资110.52亿元,为企业点“绿”成“金”。
破茧自新,换来的是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的持续增强,正如有了春之耕耘,方有秋之收获。
截至9月末,宁德、龙岩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34.4%、26.1%,分别居全省第一位、第二位;全省绿色信贷余额3720.63亿元,同比增长35.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2.2个百分点。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在新的赶考中,福建金融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苦干实干,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努力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在山海间不断书写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的金融新篇章。(来源:福建日报)
手机银行APP下载
邮储银行微信公众号
根据证监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规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计划的合格投资者应为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且符合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三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的个人。您是否确认本人符合合格投资者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