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9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融工作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把握金融本质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省委书记尹力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和金融素养培养,努力提高做好金融工作的本领,善于运用金融工具和资本运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干部队伍中形成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的良好氛围。省长王宁提出,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更好发挥金融的“血脉”作用,奋力开创福建省金融工作新局面。
作为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之一,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福建省分行始终秉承“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普惠金融理念,坚守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立业之本、发展之基,积极融入福建发展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总行决策部署,坚决服务国家战略,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聚焦乡村振兴和普惠金融领域、基础设施领域、民生保障领域,积极融入地方发展大局,以实干实绩实效服务国计民生,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贡献邮储力量。
服务乡村振兴 秉持大行初心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福建拥有1.4万个行政村,近千个乡、镇,具有较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农村金融具有“两高一难一慢”的特征,即高风险、高成本、管理难、见效慢。如何破局农村金融市场融资难题,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作为“三农”金融服务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我行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摸索出一套具有邮储特色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其中“科特贷”就是服务乡村振兴的典范案例。
创新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源起的南平市,我行坚持创新引领,积极探索金融与科技特派员制度相融合,构建出“科技融智+金融融资”的助农服务新模式。我行在南平市创新推出“金融科特派”,并与南平市科技局联合推出“科特贷”,主要为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或所服务的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作为首批试点支行,政和县支行先试先行,建成了全国首家“金融科特派工作服务站”, 充分发挥融智、融资和桥梁的作用,串起“产业+技术+金融”发展链条,推动地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截至5月末,“科特贷”累计放款2.67亿元,余额1.97亿元,有效促进了产业兴、农民富。该项目创新性突出、实效性显著、推广性明显,被福建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人行福州中心支行、福建银保监局、福建证监局联合评为2020年度福建省十大金融创新项目。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我行全力打造先进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把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在新时代全面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将资源更多投向农村地区,为农民稳定增收、农村现代经济建设和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金融支持。
创建“海上信用渔区”是我行加快科技赋能、助推乡村振兴的又一典型案例。宁德海参养殖户曾某某是我行的老客户,每年海参采苗季都会向我行申请信贷资金。作为信用渔区的渔民,他申请的贷款不仅审批速度快,而且额度高、利率低。目前,像“海上信用渔区”这样的信用村,我行在全省设立超过2700个,信用户数量超过5.3万户,小额贷款覆盖超过1.1万个村,覆盖率达80% ,极大地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
“存款不出村、贷款送上门、资金通天下、服务全天候”。在我行源源不断金融活水的浇灌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现代乡村新风貌正在形成,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的蓝图变成了实景。
打造绿色银行 诠释大行担当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福建加快了向绿色发展转型的步伐。
绿色、低碳转型离不开金融支持。作为践行绿色金融、助力绿色发展的“排头兵”,我行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生态福建”添翼,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优势和骄傲。
赋能绿色金融,推动乡村振兴。我行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乡村振兴”融合,制定“一县一策、一品一策”实施方案,持续创新特色现代农业信贷产品,满足三农领域绿色行业客户融资需求。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实验区,福建推进南平市、三明市建设省级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在三明,我行将“绿色金融+文旅康养”融合,创新推出“生态旅游贷”专项产品,目前已发放“生态旅游贷”1275万元;在“中国稻种建设地”建宁县,将“绿色金融+现代种业”融合,围绕制种企业、制种经纪人、制种农户全产业链,创新推出“邮好贷·金种子”系列产品,累计发放“金种子”系列贷款1.02亿元。在南平,我行结合政和白茶城项目的特点,进行总体布局,为以白茶城为载体的茶农、茶商、茶企量身定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涵盖集散、储存、加工、配送、中转等白茶全产业链条各重要节点的客户,实现绿色产业与金融服务的有效融合。
打造绿色银行,建设美丽福建。近年来,我行践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的方方面面,从政策制度、绩效考核、产品创新、信贷规模、贷款定价、审查审批等方面,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大资源倾斜力度,在绿色发展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绿色金融服务中心”就是我行打造“绿色银行”的典型案例。
在三明市,我行打造了14个“绿色金融服务中心”,组建绿色金融服务团队,重点推动绿色创业就业金融服务模式。践行行业责任,突出绿色理念,将风电、节能环保、现代农业、林业等列为重点支持行业,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今年来成功发放全国首笔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发放全省首笔“种子研发贷”,发放全省首笔“制种流水贷”,以丰富的产品体系服务辖内绿色实体经济,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金融力量。
加速数字金融 履行大行使命
“数字福建”是数字中国战略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近年来,福建省深入实施数字经济领跑行动,把数字经济作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一号工程”。
伴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金融科技的发展,我行积极拥抱数字变革,加快推进数字化场景生态建设,持续打造“金融+生活”生态圈以满足客户不同需求。“U小店”便是我行大力推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惠安县回头客食品集团作为福建省首个入驻邮储银行“U小店”的商户,不但能节约营销推广等费用,同时还能在商城中享受资金结算、企业财务管理等服务。
近年来,科技深刻影响了金融业生态,疫情也推动金融服务模式加速演变。我行紧抓机遇,让科技创新成为转型发展的新引擎,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开发多项极具特色的线上优势产品助力金融服务数字化、线上化。如以大数据驱动的小额“极速贷”产品和具有丰富融资模式的“小微易贷”线上产品,能够帮助客户在手机银行上便捷地完成贷款“随支随用”,不断提升金融供给的精准度。我行还开发出小额贷款全流程数字化移动展业技术,广大农村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小额贷款,有效弥补线上贷款的空白,而且从申请到放款最快可在2小时内完成。截至目前,我行各类线上贷款产品余额超103亿元,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全方位、高质量金融服务,以金融发展成果更好地造福社会。
助力基础建设 凸显大行本色
新基建关系国计民生,连接巨大投资和全新消费,服务生产和生活两端,是培植新业态、新模式的沃土。在国家顶层设计推动下,“新基建”风头正劲,福建立足长远,积极布局。我行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同心而行,给予“新基建”项目有力的金融支持,助力福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福建东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是福建省重点打造的新基建项目。项目全面建成投用后,有望为福建省乃至周边省份近2亿人口的健康医疗数据汇聚、开发、应用提供基础设施承载环境,提供千万级人群队列的精准医疗数据服务,为临床科研、基因测序、新药研发、健康管理等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海量存储及大数据分析服务。近期,我行申报将东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项目纳入总行重点项目库进行统一管理,建立起总分行之间的业务协同与流程联动机制,并向该项目授信3亿元,为助力数字福建建设、共建健康中国贡献邮储力量。
为提高信贷政策针对性,我行精准施策,不断优化差异化的授信政策。建立“新基建”项目信审绿色通道机制和平行作业机制,加快业务审批流程。2020年,我行完成19个“新基建”相关行业授信278.38亿元,制造业贷款年新增15.08亿元,其中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年新增5.85亿元,风电、核电、城际铁路项目等16个福建省重点项目贷款实现授信238亿元、放款25亿元,有效满足新基建领域企业金融需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十四五”新征程的起点,乡村振兴潮起海天阔,金融科技扬帆正当时。我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如一,“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使命如一,将全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数字金融银行,积极建立“金融+生产+生活”的“三农”服务生态圈,让数据多跑路,让信用变财富,坚守定位,发挥优势,积极为乡村全面振兴,为广大农村居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贡献邮储力量。(来源:福建日报)
手机银行APP下载
邮储银行微信公众号
根据证监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规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计划的合格投资者应为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且符合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三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的个人。您是否确认本人符合合格投资者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