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这片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唐卡艺术之乡”的土地上,唐卡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传承千年。根据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热贡艺术(唐卡)”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据记载,唐卡艺术最早可追溯至吐蕃时期,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被学界誉为“藏族文化的百科全书”。其独特的矿物颜料使用技艺和绘画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在这里,几乎家家有画师,人人会执笔,而扎西尖措便是其中之一。
走进同仁市保安村扎西尖措的画室,一座恬静的藏式小院与屋内热火朝天的创作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画室内,一幅长达43米的唐卡长卷已完成了初稿勾勒,虽然尚未着色,但线条流畅、构图严谨,佛像的庄严法相、飞天飘逸的衣袂已跃然画布之上。“光是勾勒这些线条,就花了我们一个多月时间。”扎西尖措轻抚画布说道。
千年技艺的传承困境
唐卡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从绷布、打磨、起稿到着色、描金、开眼,完成一幅精品往往需要数月乃至数年。使用的颜料全部取自天然矿物,金箔、绿松石、朱砂等珍贵材料经手工研磨调制而成。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让唐卡艺术历经千年而不衰。
然而,这门古老艺术正面临传承危机。“现在愿意沉下心来学习唐卡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扎西尖措不无担忧地说。唐卡绘画需要从10岁左右开始培养,经过十余年严格训练才能出师。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这种长期投入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此外,优质原材料价格昂贵、创作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等问题,也让不少唐卡艺人难以为继。
金融活水浇灌非遗之花
两年前,扎西尖措就曾因采购原材料资金短缺而陷入困境。当时他正在筹备一个重要的展览项目,急需购置一批优质矿物颜料。“最困难的时候,连画布都买不起了。”回忆当时的情形,他依然感慨万千。
转机源自一次暖心的“客户推荐”。邮储银行黄南州支行客户经理索太本在走访服务其他唐卡艺人时,偶然得知扎西尖措正面临资金困境。“索经理,保安村的扎西尖措最近在为原料发愁,他的唐卡画得特别好……”一位老客户这样说道。
正是这句朴实的推荐,让索太本立即将扎西尖措列入重点服务名单。第二天,他就驱车前往保安村。“看到索经理上门时很意外,没想到邮储银行能够主动上门服务。”扎西尖措回忆道。经过深入交流,索太本当天就为其量身定制了融资方案,短短两天内,29.4万元“极速贷”就到账了。
“在我们唐卡艺人圈子里,索经理的口碑特别好。”扎西尖措说,“他不仅懂金融,更懂我们的艺术。”截至目前,在索太本的持续跟踪服务下,扎西尖措已累计获得邮储银行44万元信用贷款支持。
有了金融支持,扎西尖措的艺术创作如虎添翼。他带领4名学徒正在创作的43米唐卡长卷,将传统宗教题材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既保留了唐卡严谨的度量经体系,又融入了当代审美元素。“我想通过这幅作品告诉人们,唐卡不是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活着的艺术。”
在扎西尖措恬静的藏式画室里,一面挂满荣誉证书的墙面格外醒目——“青海省唐卡艺术大师”“热贡艺术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见证着这位艺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成就。近年来,他的作品先后在北京、上海、澳门等城市参展,让更多观众领略到热贡艺术的独特魅力。随着作品巡展获得热烈反响,画室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如今,这里已成为湖南师范学院、青海民族大学等高校的艺术实践基地,每年接待近百名艺术学子。“去年用经营收入改造了画室,新增了教学区。”扎西尖措指着正在临摹的学生们说,“这些年轻人带来的当代审美,让传统唐卡焕发新生机。”
在黄南州,像扎西尖措这样的非遗传承人正与金融机构携手,共同破解传承难题。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通过建立非遗项目库、开展专项融资对接会、提供财务辅导等系列举措,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非遗沃土。实践证明,当千年技艺遇上现代金融,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将更加蓬勃。正如一位老艺人所说:“有了资金支持,我们的手艺就不会失传,这份文化瑰宝就能永远流传下去。”
手机银行APP下载
邮储银行微信公众号
根据证监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规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计划的合格投资者应为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且符合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三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的个人。您是否确认本人符合合格投资者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