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6
——专访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朱和平
湖北日报讯 记者蓝彬鑫 通讯员何红真 熊乃乙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农业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重要领域,更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同时提出要“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浇灌小微企业、‘三农’等实体经济之树”。近日,本报对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推广“邮储助农贷”,支持农业合作社和“三农”发展进行了报道,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为进一步了解“邮储助农贷”创新模式,笔者对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朱和平进行了专访。
笔者:现阶段,农民获得“金融之水”依然存在多重困难,抵押品缺失、信贷成本较高等问题让个别金融机构对灌溉“三农”之树望而却步。作为商业性金融机构,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大力推广“邮储助农贷”的出发点何在?
朱和平:邮储银行作为一家定位于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企业的大型零售商业银行,我们的职责决定了我们必须要走普惠金融的发展道路。特别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方面明确“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国家领导人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邮储银行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工作,这既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信任,也是赋予我们的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去贯彻落实?我认为,推广“邮储助农贷”就是践行邮储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特色之路的最好体现。因为“邮储助农贷”是结合湖北地方经济特点,积极开展县域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成果,是实现由服务农户向全面服务农业现代化、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转变的重要举措。
同时,“邮储助农贷”这一新产品,搭建了“合作社+农户+政府+银行”合作新模式,既解决了市场、客户问题,又提高了产品的抗风险能力。
笔者:“邮储助农贷”在创新、推广中有哪些亮点?
朱和平:一是有发展战略的高度。去年四季度,我们探索开展“邮储助农贷”产品创新,今年年初总行就提出要加强与农业主管部门、农业政策性担保公司、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和“风险共同体”,这表明我们这个“合作社+农户+政府+银行”的合作模式同样是与总行政策吻合的、是全国领先的,这些都是省分行党委站在全行发展战略的高度,早谋划、早布局、早动手的结果。
二是有财政资金的保底。“邮储助农贷”在产品设计上引入了政府担保金和互助金进行担保,同时又增加了政府职能部门的把关、筛选,很好地解决了小额贷款客户缺乏有效抵质押物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大降低了风险敞口。
三是有良好的金融环境。通山县是全省首个县域金融工程示范基地,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叶永刚教授率领研究团队,秉承“用最现代的金融工具,为最传统的产业服务”的理念,在咸宁通山开展县域金融工程试点,通过试点培育了通山金融市场、推动了通山金融市场的发展,为通山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为我们开展产品创新营造了良好的金融和市场环境。目前,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已与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并组建了以叶永刚教授为总负责人、省分行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研究团队,大力开展县域金融服务创新工作。
四是有具体的组织形式。“邮储助农贷”得到了省、市两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分行分别成立了县域金融工程项目小组和通山县县域金融工程项目组,洪晓成行长和我多次带领相关人员到咸宁调研指导,并多次向总行沟通汇报。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省分行高度重视、市分行大力支持、县支行积极行动,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同努力,从产品设计到成功获批仅历时一个半月。
五是有地方政府的支持。通山“邮储助农贷”从立项到产品设计,再到业务办理,都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咸宁市政府相关领导多次过问,县政府领导多次主持召开职能部门会议,协商解决产品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并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邮储助农贷”的成功开办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笔者:据悉,“邮储助农贷”将依照先试点再推广的原则在我省铺开。请问有无具体推广时间表?推广工作当中有哪些要求?
朱和平:“邮储助农贷”的推广整体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在部分县市推广,第二步是在全省推广。我们计划,今年4月中旬之前,完成启动阶段的准备工作;5月底之前,要完成调研报告及业务开办请示的上报;9月底之前,全省实现10家支行的推广工作。“邮储助农贷”的推广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困难很多,通山“邮储助农贷”在开发过程中,仅仅是制定合作方案这一项,就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不下十余次,省分行三农金融部在合作方案、合作协议、管理方法的修订过程中,连续一个多星期每天加班至深夜,经过十多次的反复协商、反复修改才最终定稿。因此,我们要求各单位在认真学习通山“邮储助农贷”经验的同时,也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精心组织一支能吃苦、能打硬仗的专班队伍,扎扎实实地做好相关推广工作。
一要高度重视,加强沟通。“邮储助农贷”的推广工作,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要将“邮储助农贷”推广工作与地方政府当前关注的焦点、热点紧密结合。二要汲取经验,加强组织。在整个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市分行分管行长要做好内外部的协调工作,对内要做好后勤支撑保障,支行一把手行长作为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必须全程参与;市分行的部门领导和产品经理要积极主动与支行同志共同做好产品研发工作,真正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确保推广工作有序开展。三要拓宽思路,加强创新。“邮储助农贷”的推广是我们小额贷款转型升级的一个良好开端。“邮储助农贷”是创新产品,更是一种合作新模式。因此,在推广过程中,贷款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合作社,还可以是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等农村经营主体;贷款范围上不仅仅可以使用“合作社贷款”,还可以拓展到“农机购置补贴贷款”、“公司+农户”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贷款产品上;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结合“双基双赢合作贷款”一起推进。总而言之,不限于贷款合作对象,只要是符合地方政策、风险可控、有合理需求的都可以探索进行创新。四要规范起步,加强管理。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整体经济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带动能力还存在一定差异,目前,许多合作社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邮储助农贷”推广过程中,要正视这些风险,严守合规的底线,做到起步合规、流程合规、管理合规。这次通山“邮储助农贷”的试点,省分行三农金融部安排专人进行实地调查,就是要在起步的时候就把业务规范起来,起好步、开好头。
权威声音
“邮储助农贷”是邮储银行助农金融工程在幕阜山区迎春开放的第一朵花。邮储银行独一无二的优势在于渠道。覆盖广泛、深入乡镇的网点,将农业的生产起点和消费终点有效对接。与此同时,政府有形之手和金融机构、企业的无形之手紧握在一起,政府资源、银行产品和农民生产三管齐下,风险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武汉大学中国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叶永刚
“邮储助农贷”一方面解决了小微客户无抵押物的难题,将极大地改善我市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生产经营大户的融资难题;另一方面也为邮储银行自身的发展找到了新的市场和新的途径,彰显了邮储银行主动承担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感。“邮储助农贷”多样化的还款方式,灵活的担保方式,以及个性化的额度设计,必将为咸宁农业产业化带来新的生机。衷心希望邮储银行进一步加大力度,让“邮储助农贷”这颗种子在咸宁大地上生根、发芽。咸宁市委、市政府将真心实意地帮助邮储银行积极地开辟市场,与产品进行有效对接,解决信息不对称等一系列问题,促进“邮储助农贷”的良好开局及快速发展壮大。
——咸宁市副市长 闫英姿
“邮储助农贷”顺应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从前阶段投放的情况来看,市场反应非常好,效应明显。全面推进助农贷产品投放市场,必将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开展“邮储助农贷”业务,是深化县域金融工程创新实践的新契机。“邮储助农贷”业务的全面推开,是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生动体现。
——通山县县长 胡娟
助农观察
案例一:
九宫园蔬菜专业合作社:从5万到50万,邮储信贷一路相伴
2010年,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的程祝新与五位同学共同发起创办通山县九宫园蔬菜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总投资200万元,租赁九宫山镇村民闲置土地总面积500亩,租赁年限18年,主要经营项目是种植蔬菜。合作社生产的“九鼎农”牌苦瓜顺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2年销售额超过了300万元。该合作社得到了当地县政府和县团委的大力支持,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2011年8月和2012年8月,其先后两次在邮储银行申请小额贷款5万元,今年3月申请“邮储助农贷”50万,现已成功发放。
案例二:
样样果业专业合作社:尝鲜“邮储助农贷”解决扩产资金瓶颈
通山县样样果业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砂梨、苗木、蔬菜、园艺作物种植等行业。其“九重松”牌商标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砂梨供不应求,合作社今年想扩大种植规模,却遇上资金难题。通山县正在试点推广的“邮储助农贷”为其提供了50万元的信贷支持,顺利解决资金瓶颈。
特约评论
银行本质是个助人成长的组织
经济学博士 李高产
把钱贷给穷人,不用任何抵押或者担保,进而实现一个没有穷人的世界。这是对穷人的银行家默罕默德·尤努斯的经典描述。
如今,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的“邮储助农贷”也正在践行这一使命。通过与农业主管部门、农业政策性担保公司、农业政策性保险公司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和风险共同体,向资金需求最饥渴的农村、农民、农业经营主体输送金融服务,以此帮助农村发展、农民富裕、农业增效。
不能不说,这是尤努斯的美好愿望在中国的实践。
长期以来,穷人因没有多少积累,缺乏资产抵押,尽管有资源和聪明才干,勤劳苦干,但仍无法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以至于有些经济学家发出这样的喟叹: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其实,农业的经营单位也像工业企业一样,需要投入和经营。因工业企业责任主体明确,有厂房和土地抵押,很容易得到贷款,进行扩大再生产。而农业经营单位缺少资产抵押,承担风险的能力低,搜索其诚信度、风险等信息的成本高,银行出于风险和收益考虑,普遍都有嫌贫爱富的心理,以至于农村经营单位缺乏投入和资产经营,无法进行扩大再生产。
如今的农业经营,已脱离了传统社会的小农业生产模式,越来越具有资本的属性。无论是专业大户,还是家庭农场;无论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农业企业,都越来越需要资金的支持。正是看到这一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指示,鼓励邮储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工作。
中央一号文件是政策,是方向,也是决心。但关键是银行能否提供针对性强,贴合农村、农民、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金融产品,能否有渠道将这种产品输送给农村经营主体。
客观地说,将这两种要求结合得最天衣无缝的是邮储银行。开发出针对性强的金融产品并不是一件困难事,其他银行也能做到。但邮储银行具有独一无二的渠道优势,覆盖广泛、深入乡镇的网点,能够将农业的生产起点和消费终点有效对接,同时借助政府的铺底助保金担保,以及农户之间的联保机制,能够有效地化解银行的风险。政府资源、银行产品和农民生产三管齐下,正是邮储助农贷的创新之处。
所有创新都需基于自有条件和资源。反过来说,也只有基于自身条件和资源做出的创新,才是同业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复制的。最好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实践,就是我可以复制而你不能复制。
任何产品都需要市场的检验和反馈。对资金提供者来说,“邮储助农贷”是创新产品,但对资金需求者而言,它更是一种服务。产品和服务能否有效匹配和对接,是“邮储助农贷”获得良好市场反应和社会效果的关键。
从现阶段“邮政储蓄贷”投放的情况来看,九宫园蔬菜合作社和样样果业合作社都获得了很大的益处,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所有组织存在的价值正在于它的公益性和社会性。银行本质上是一个输出正能量、帮助农村发展的组织。过去,因为发展阶段的原因,出于自身的风险、成本和收益考虑,银行只接触那些企业大户,获得了丰厚的汇报,实现了一定的发展。但未来,随着经济的进步,银行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支持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银行粗放经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它必须精耕细作、精致经营,向空白地区渗透,承担更多的社会和公益功能。
说是服务实体经济也罢,说是金融创新实践也罢,说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也罢,不论出于何种原因,银行只有具备更多公益属性和社会属性,它才能找到其存在的价值,才能获得健康持续的成长。
我期待,越来越多的银行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更期待,其他银行能够从“邮储助农贷”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实践中得到一些启示。
手机银行APP下载
邮储银行微信公众号
根据证监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规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计划的合格投资者应为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且符合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三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的个人。您是否确认本人符合合格投资者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