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金融科技、银行业务的不断变化,一些非中介打着正规机构虚假宣传旗号,诱导消费者办理贷款、保险等业务。不少人收到“贷款中介”电话和短信,“省十几万元利息”、“特殊渠道低息贷款”、“低成本高回报”、“投资理财、100%全额退保……”披着“实惠”外衣的金融服务,背后则是巨大的陷阱。
为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现将中介不法行为的主要类型和注意事项提示如下:
一、常见类型
(一)虚假宣传,发布虚假广告信息。非法中介冒充“xx银行”“xx银行贷款中心”等名义发布办理贷款广告信息,或向消费者推送贷款额度,谎称“在银行内部有关系”“可走内部流程办贷款”等,诱骗消费者通过其办理贷款。此类中介机构与银行并无关联,是为诱骗借款人进行的虚假宣传。除了贷款,打着“保本高收益”“低风险高收益”等旗号的理财也应远离,以免资金血本无归。从本质上来说,理财与存款有着严格区别,理财的收益会随着市场波动变化,并不能“保本”,理财产品出现净值回撤甚至“浮亏”,符合市场波动的规律。
(二)伪造资质。伪造或冒用正规机构的名称、标志和文件,误导消费者购买虚假保险产品,办理虚假业务。如某网站自称是某知名保险公司的官方代理,实则与该公司无任何关联。
(三)违规收费或骗取高额手续费。非法中介通常以“低价手续费”等幌子吸引消费者,又以各种名义要求借款人将资金打入指定账户“走账”,伪造“流水”;消费者一旦进行转账操作,这笔资金大多以“服务费用”等名义被截留,借款人很难要回资金,面临维权困难。同时,部分中介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收取高额咨询费、手续费等。比如,某中介在签订合同时隐藏额外费用,导致消费者最终支付远超预期。
(四)提供名不副实的中介服务。非法中介经常瞄准对业务流程不熟悉,或征信有问题的金融消费群体下手,提供所谓的“优惠贷款”“迅速放款”服务,从中抽取极高的中介服务费用。事实上,消费者完全可以通过银行等正规机构官方渠道自行办理贷款业务。有些不法中介甚至不会考虑消费者偿还能力,怂恿消费者从各类网络借款平台申请贷款,有的贷款产品本身就有很高利息,不法中介仍要再骗取一笔高额费用,其目的就是快速敛财而不是提供服务。
二、风险提示
(一)树立合规理念,从正规机构办理业务。有借款、理财需求的消费者要通过正规金融机构、正规渠道咨询或办理贷款业务。如确需中介服务,不轻信间接的中介机构要约,要注意核实中介机构资质,详细了解中介服务与合同内容,警惕贷款营销宣传中降低门槛、隐瞒实际息费标准等虚假宣传行为。投资理财方面切忌盯着别人的高利息。风险评估切忌“图形式、走过场”,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切忌“走马观花”,购买理财产品切忌“盲目跟风”。
(二)保护个人隐私,了解产品的重要信息。办理相关业务时,要注意看清合同条件、综合息费成本等重要信息。办理业务过程中,注意保管好个人重要证件、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杜绝让外部人员“代客操作”,避免被外部人员欺诈,造成个人信息泄露。
(三)增强风险意识,警惕向无关账户的转账要求。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于超出贷款合同约定的转账要求要注意,警惕以“刷流水”“走账”为由的打款要求,不随意向无关账户转账打款,防范被骗取资金风险。如发现自己陷入不法中介陷阱,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通过报警、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四)保留证据,积极举报欺诈行为。在交易过程中,保存好所有与中介机构的沟通记录、合同文件,电子保单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作为证据。如发现非法机构违规操作请立即持相关线索向金融监管总局、公安机关举报。
手机银行APP下载
邮储银行微信公众号
根据证监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规定,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计划的合格投资者应为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且符合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三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的个人。您是否确认本人符合合格投资者的认定?